期刊简介
1978年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哈尔滨医科大学主办。本刊原名《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期刊适合于从事免疫学以及相关学科、交叉学科的科研、教学和广大的临床医务工作者参考和交流。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哈尔滨医科大学
出版部门: 《国际免疫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439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3-1535/R
邮发代号: 14-54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78
出版地区 黑龙江
出版地区 黑龙江
订购价格 190.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国际免疫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哈尔滨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673-4394
- 国内刊号:23-1535/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021 IL-2信号转导中JAK/STAT途径的负调节机制
IL-2是一个多效的刺激因子,通过与IL-2R的相互作用,引发多条IL-2信号转导途径,其中Jak/Stat途径代表了一条极为快速的、从膜到核的信号转导系统。Jak/Stat途径的活化,对介导IL-2诱导的细胞生长、增殖、抗凋亡有重要作用,但Jak/Stat的下调、失活机制在相当程度仍不清楚。本文主要对近几年来发现的一些负调节机制,尤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的去磷酸化作用以及CIS、PIAS家族蛋白的负......
作者:杨永杰 刊期: 2002- 02
-
025 血管活性肠肽的免疫调节作用
血管活性肠肽是一种神经肽,又是一种小分子免疫活性肽。随着与相应血管活性肠肽受体的cDNAs被克隆和表达,对血管活性肠肽的免疫学作用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血管活性肠肽通过影响细胞因子的产生、调节炎症反应、影响胸腺细胞的分化、调节Th细胞应答来参与免疫自稳的调节,并可抑制T淋巴细胞的凋亡、抑制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作者:徐海燕 刊期: 2002- 02
-
032 CD4+T细胞识别的肿瘤抗原的研究进展
在以往的肿瘤免疫研究中,人们往往关注肿瘤特异性CD8+T细胞的抗肿瘤效应,并由此鉴定出许多CD8+T细胞识别的肿瘤抗原。随着研究的深入,CD4+T细胞在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逐渐为人们所关注。联合应用MHCⅠ类和MHCⅡ类限制性抗原的肿瘤疫苗将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抗肿瘤效果。本文就近年来鉴定的CD4+T细胞识别的肿瘤特异性抗原进行了综述。......
作者:熊雁 刊期: 2002- 02
-
031 全肠外营养对免疫的影响
全肠外营养(TPN)是不能经胃肠营养的病人,包括新生儿获取所需营养以维持生长发育或维持细胞代谢、调节生理机能的必经途径。研究发现TPN在免疫器官、细胞、分子、基因各个水平影响机体免疫,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复杂,其中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个别氨基酸如谷氨酰胺等营养素对免疫的影响是目前研究的焦点,同时肯定了肠道微量喂养对免疫的促进作用。认识TPN对免疫的影响并合理使用TPN,使其不只是供给营养的途径,更......
作者:朱翠平 刊期: 2002- 02
-
034 趋化性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对造血调节作用的研究现状
趋化性细胞因子是一类通过受体介导参与体内白细胞迁移、活化和分布,从而调节免疫应答的一类细胞因子。近年来发现趋化性细胞因子与造血调控密切相关。本文着重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对几种与造血调节有关的趋化性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衍 刊期: 2002- 02
-
036 树突状细胞在多发性硬化免疫治疗中的展望
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强大的递呈细胞,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近年,人们已经发现它在多发性硬化(MS)中具有致病性和促恢复性的双重作用,而且通过体外培养环境的调控可以改变其功能和DC类型。本文就DC在MS中已经取得的成果、研究热点和其治疗前景作一综述。......
作者:富羽弘;王化冰 刊期: 2002- 02
-
024 穿孔素研究进展
穿孔素是细胞毒性T细胞(CTL)和NK细胞杀伤靶细胞的主要毒性蛋白。近来的研究表明,穿孔素不仅是重要的效应分子,而且是重要的免疫调节分子,在抗肿瘤免疫、抗病毒免疫和自身免疫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着重就穿孔素在免疫调节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刘培军 刊期: 2002- 02
-
022 人肿瘤坏死因子-α突变蛋白与活性部位分析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得到大量的hTNF-α突变蛋白,它们是研究hTNF-α活性部位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有力工具,国外许多学者就此方面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本文就影响hTNF-α功能的活性区域和主要氨基酸残基以及N端、C端和二硫键与hTNF-α生物活性的关系做一综述。......
作者:张巍 刊期: 2002- 02
-
026 干扰素产生细胞研究的进展
近年来研究发现了一种在人的外周血中专职产生α/β干扰素的细胞,被命名为干扰素产生细胞或IPCs。IPCs在外周血中产生干扰素的量是其它血细胞的200~1000倍,而干扰素在一些病毒感染性疾病中对病毒的清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研究发现在许多疾病中存在着IPCs数量和功能的缺失。本文综述了IPCs的相关功能特点及其与人类疾病的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邢利和;王福生 刊期: 2002- 02
-
023 交叉呈递-树突状细胞行使功能的重要途径
树突状细胞(DC)是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重要调节剂。DC的一重要特征是通过交叉呈递使外源性抗原进入MHCⅠ类途径,从而将外源性的蛋白质抗原呈递给CD8+T细胞,以诱导机体产生抗原特异性CTL。本文从主要的交叉呈递细胞DC入手,阐述了影响交叉呈递的因素;交叉呈递中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交叉呈递的终结果交叉激活和交叉耐受。对宿主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疫苗研制和维持外周耐受有重要的指导......
作者:郭建巍 刊期: 2002- 02
动态资讯
- 1 VHL基因及其突变在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病中的作用
- 2 树突状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机制
- 3 破骨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 4 070转化生长因子β与移植免疫
- 5 雌酮与雌酮硫酸钠双抗夹心检测法的建立及验证比较
- 6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胱抑素-C、尿β2-微球蛋白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准确性分析
- 7 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域蛋白4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过敏性疾病的关系
- 8 调节性T细胞与高血压的关系
- 9 005 整合素与血管生成
- 10 终结艾滋病流行与我们面临的挑战
- 11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新型潜在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 12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
- 13 免疫治疗在脑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
- 14 029 自身免疫病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 15 树突状细胞介导的肿瘤免疫治疗研究
- 16 Toll样受体信号传导的负性调节
- 17 《国际免疫学杂志》稿约
- 18 抗原提呈相关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慢性HBV感染研究进展
- 19 Toll样受体与抗真菌免疫
- 20 098 多发性硬化中Fas-FasL介导细胞凋亡研究进展